热门城市
艾瑞咨询发布2022年“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16298 2022-11-09
近日,艾瑞咨询发布《2022年“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详情如下:
企业发展丨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
“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我国明确提出到2025年培育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目标。
截至目前,工信部已公示927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超六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于制造业,但分批次来看制造业占比逐批下降,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趋势如日方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地区分布东强西弱、阶梯递减的特征明显。
国家层面支持政策瞄准资金支持、创新协同、人才支持、品牌市场、企业转型、精准对接服务等6大方向。地方政府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协同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及以大型平台型企业、区域性科技服务机构、龙头型“专精特新”企业为代表的市场化服务商等多元主体共同营造“专精特新”企业服务生态。
“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支持、数字化、创新协同、市场拓展方面仍有较为急迫的诉求未能得到满足。各地方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时也面临政策体系覆盖面较窄、落地性较弱、匹配度不高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各地可从企业调研、整体设计、培育库建设、服务平台建设、生态营造等环节入手,为“专精特新”企业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专精特新”概念界定
“专精特新”企业是我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为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工信部于2022年6月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优质中小企业是指在产品、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创新能力强、专注细分市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提出构建包含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个层次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专精特新”独特内涵
以创新能力建设为基础,强调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
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培育壮大中小企业,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等多部门协作,推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中小企业培育专项。不同类型中小企业培育专项,均强调创新能力建设与专业化发展。但和其他中小企业培育专项相比,“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更加注重对于产品特色化程度、管理现代化水平以及领域专业化程度的考察,体现出该专项旨在培育以创新驱动为前提、专注于细分市场、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优的中小企业佼佼者。
“专精特新”现状概况
我国已分四批公示927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自2019年以来,工信部共分四批次公示了927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近达成2025年培育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目标。
“小巨人”企业产业领域
始终集中在制造业,但制造业企业数量占比呈现下降趋势
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重点培育行业方向正逐渐从制造业向高技术服务业转移,特别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发展态势如日方升。从行业领域来看,已公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中分布于制造业,占公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超六成。然而分批次来看,制造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从第一批占比近70%下降至第四批占比不到60%。相比之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虽目前占比较少仅为23%和4%,但分批次看则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小巨人”企业区域分布
“小巨人”企业区域分布呈现东强西弱、阶梯递减特征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区域分布东强西弱、阶梯递减态势明显。从已公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来看,拥有超5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地区均位于东部地区,分别为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北京、上海等6地,展现出东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区,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面的领先优势与雄厚实力。已公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数量位于100-499区间的地区中近半数位于中部地区,而“小巨人”企业累计数量低于100家的地区则集中于西部及东北地区。
分批次分地区“小巨人”企业公示情况
东部地区始终为小巨人培育引领核,中部地区保持良好态势
分批次从已公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来看,东部地区仍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的动力核,以浙江、江苏、北京为引领,在获批数量及占比上均领跑全国。中部地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态势在湖北、重庆等地区的带动下呈现出强劲势头。相较之下,东北地区虽然是我国老工业基地,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数量却呈现出下降态势,并未发挥出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优势,新旧动能转换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专精特新”企业服务生态
政府主导联合多元主体共同构建“专精特新”企业服务生态
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金融机构、行业内龙头企业及专业化服务商共同构建了多元化的企业服务生态。其中,政府侧一方面以认定奖励、资金补贴、资源倾斜等方式直接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建设精准对接服务平台并以提供机构补贴、研发补贴、购买服务、风险共担等形式,鼓励各类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人才、技术、资金、市场及其他专业化服务。科研院所多在人才、技术等领域以项目合作、平台共建等形式与“专精特新”企业合作。金融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提供相匹配的科技金融服务。行业龙头多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等形式与“专精特新”企业形成供应链协同。专业化服务商则一方面直接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数字化、绿色化、创新创业等服务,一方面通过参与、支持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与“专精特新”企业的合作构建服务生态。
中央引导构建“专精特新”服务体系
重点强化资金支持、创新协同、企业转型等政策举措
我国提出“十四五”期间,努力推动培育一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目标。国家层面密集推出多项与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相关的举措,重点关注资金支持、人才支持、创新协同、品牌市场、企业转型、精准对接服务等6大方面。重点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引导各类市场化服务机构参与建设专属“专精特新”企业的服务体系。
各地出台专项培育政策
各地区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各地区为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纷纷出台各类专项支持政策。从支持方向来看,已公开的“专精特新”企业专项扶持政策多集中于资金支持、人才支撑、精准对接等领域。创新协同、企业转型、品牌市场等方向单独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的扶持政策较少,支持对象多为制造业企业、科技型企业等更广泛的企业主体。
培育举措维度1:资金支持
政府支持与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共同助力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各地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资金支持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两类。其中,政府部门支持方式多以设立发展基金、提供融资政策支持、加强供需对接与政策引导金融产品创新为主;金融机构则以推出专属信贷、保险产品及增值服务的形式提供支持。
成立北交所,为“专精特新”企业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
如何拓展“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渠道以满足“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资金需求,始终是地方政府关注的重点。截至2022年7月,我国共39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A股上市,占比尚不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量的10%。北交所于2021年9月3日注册成立,由于成立时间较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北交所上市上市数量较少。但相较于沪深两市,“专精特新”企业在北交所上市具有企业锁定期较短、转版上市制度完备等优势,为各地方政府引导“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提供了新的机遇。山东、江苏等地区均通过共建“在地化”服务平台等方式积极与北交所建立合作关系。
培育举措维度2:协同创新
政府引导中小企业、大型企业、科研院所等主体协同创新
在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协同创新方面,各地区多以政府引导为主,从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企业间协同合作、产学研合作3个方面,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同时,引入专业化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大型企业、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提供专业化服务。
建设大中小企业融通生态,促进优质资源向中小企业流动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是发挥大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重要手段。大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可从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人才链、服务链入手,实现全面融通发展,构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大中小企业发展生态。
培育举措维度3:企业转型
政府部门联合市场化服务商共同促进“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过程中,政府部门与市场化服务商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部门以政策宣贯、资金支持等方式提升“专精特新”企业转型意愿、减轻转型成本负担,市场化服务商则通过提供专业化服务协助企业更好、更快完成转型过程。
培育举措维度4:人才培育
从人才招引与培育两方面入手,夯实人才智力基础
“专精特新”企业人才支持主要包括人才招引与培育两部分,相关工作推进过程中,在政府引导下,高校院所、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大型平台企业等主体均可参与其中,通过提供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实习实训资源、专业服务、市场渠道等,为“专精特新”企业招才引智提供帮助。
培育举措维度5:品牌市场
通过加强政府采购、市场宣传等路径,助力企业拓展市场
各地政府助力“专精特新”企业拓展品牌市场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类,一是直接加强政府采购力度,扩大企业G端市场,二是通过举办展会展览、制定产品推荐目录等形式,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产品及服务宣传,从而助力企业拓展B端、C端市场。在市场宣传方面,政府部门通常会与大型企业、市场推广领域专业机构合作,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培育举措维度6:精准服务
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式提升政策精准度与服务便捷度
各地政府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精准对接服务主要途径包括3类:
“专精特新”企业宣传:通过举办论坛、开通直播等形式,宣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典型案例。
建立“专精特新”企业档案:“一户一档”为“专精特新”企业建立企业档案,以提供一对一服务。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地区统一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链接区域范围内各小微双创基地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市场化服务机构通过平台提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属产品/服务。
市场化服务商类型
市场化服务商是区域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重要的合作伙伴
在“专精特新”企业服务生态中,除了各地政府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各种市场化服务商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通常通过政企合作的方式,服务于“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于“专精特新”企业的市场化主体根据商业化模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包括:大型平台型企业、区域性科技服务机构、龙头型“专精特新”企业。其中,大型平台型企业由于掌握更多产业及创新资源,往往除主营业务外还可为当地政府与“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多项生态营造类服务;区域性科技服务机构通常深耕某特定城市或城市群,凭借自身对区域产业需求的深入了解,聚焦创业孵化等某一特定科技服务领域,提供具有区域特色的产品及服务;龙头型“专精特新”企业则往往借助自身在特定细分领域的专业化、特色化服务,帮助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区域“专精特新”产业培育方向趋势
各地区在产业转移大势下,根据比较优势调整企业培育方向
当前,新冠疫情常态化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我国加快推动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以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各地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制造业整体向中西部下沉已成必然趋势。此背景下,各地区应聚焦不同产业发展路径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东部地区以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为重点方向,中部地区以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为重点方向,东北地区以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为重点方向,西部地区以有序承接东部地区新能源产业转移为重点方向。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诉求
资金、数字化、创新、市场等方面诉求更为急迫
“专精特新”企业专业化、新颖化、特色化是其发展最大的特色亮点,但也为企业带来了资金、数字化、创新、市场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侧支持。资金方面,由于“专精特新”企业专业化、新颖化的特征,导致不受传统融资渠道青睐,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相较一般中小企业更加突出。数字化方面,由于“专精特新”企业行业垂直度高、专业性强,泛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往往不能满足其转型升级需求,需要了解细分领域的数字化厂商提供更加符合垂直行业特征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创新协同与市场拓展方面,由于“专精特新”企业在具有中小企业特性的同时,需要比一般中小企业更强的创新资源供给与更丰富的市场拓展机会,才可满足新颖化与精细化发展的要求,因此也面临更为严峻的创新协同与市场拓展难题。
区域“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挑战
各省市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时仍面临诸多挑战
我国国家层面已经围绕资金支持、人才支持、创新协同、品牌市场、企业转型、精准对接服务等方面提出相应支持举措,各地方也纷纷出台政策文件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然而各地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时,仍面临政策体系覆盖面较窄、落地性较弱、匹配度不高等问题,导致中小企业在“专精特新”发展过程中无法快速、便捷的获取所需要素支持。
区域“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举措建议
建议各地可分步骤、多举措、体系化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面,各地可从企业调研、整体设计、培育库建设、服务平台建设、生态营造、评价总结等环节入手,挖掘本地中小企业现状特征、发展潜力、发展诉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整体发展思路设计、完善梯度培育机制,并匹配要素供给所需公共服务平台,营造良好产业氛围。
以上就是《艾瑞咨询发布2022年“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的全部内容。企帮帮致力于为创业者提供公司注册、记账报税、商标注册、软著登记、高新认定、专精特新申报等一站式创业管家服务。创业路上,企帮帮一路同行!
查资讯
海量干货、攻略、一键查询